第三百零七章 辅臣的嫉妒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七章 辅臣的嫉妒

第(1/3)页

“梁芜,你去内阁传旨,朕意改辽东军镇为行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辖海、盖、锦、辽、沈五府。

  着他们每位阁僚推荐两名辽东首任布政使人选,三日内奏来。

  哦对了,古林去了锦州对吧?着他以内阁相、兵部尚书身份到辽阳、沈阳阅军并代朕犒赏三军。

  刘大伴,你着刘喜来见,朕要他去趟辽东,代朕慰问李丹辛苦,并传谕、问话。”

  从皇太后宫中出来,皇帝心情大好,一边走一边连连吩咐下来,弄得刘太监都十分惊讶:皇爷这些都是在里面说话的时候做出的决定么?

  但他又看不出陛下的用意,究竟是对李丹放心、还是不放心呢?

  改军镇为行省的事情是李丹在信中和皇帝提到的。辽东军镇既管军又管民,两者必然失衡。在武人管理下辽东重武轻文的现象严重,已经妨碍了人口的扩张和商业开展。

  商人的经营行为一旦扩大,对军队系统产生浸染则不可避免会影响战斗力造成难以估量的腐败现象。

  所以李丹建议干脆将辽东军镇改为辽宁行省,除周边与厄古人、女直人接壤部分地区外,大部分划归行省管辖。

  以他的建议,军事上如山东形式,沿袭原五卫分区管理办法,沿边设立卫、所、堡三级体系,由新成立的辽宁都指挥使司管理,负责内务和边境防务。

  原辽东军镇则专心国防,建立三个禁军师和两个旅共七万余军队,仍由军镇总兵指挥。军政拆分、军权拆分,削弱了总兵的权力,但也让总兵得以专心于国防建设和禁军训练。

  都司分去了内务和边防部分,同时负责预备兵力的训练、动员和输送,成为支持禁军的造血机构。

  改革之后辽宁禁军仍归五军都督府左军都督指挥,都司则转归兵部新成立的厢军总督署东北局管理。

  政务上辽宁行省与其它布政使衙门一样设立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刑事、法律,另设户房分司与户部对应,包括市舶钞关局、转运积储局、税理局、查验审计局;

  工房分司对应工部,包括盐铁专卖局、河道水利局、营缮建工局、虞衡钞币局(下辖印钞造币所)、农牧林渔局;

  另外还有与礼部对应的教谕司,包括教务督导局、礼宾司和致祭司,与吏部对应的吏房包括考功司、稽勋司和文选司。

  六房之外有太常分司(包括苑马行分司)、和太仆分司等机构。名称上虽然是布政使司,但实际机构与内地有很大区别。

  皇帝的一番动作让内阁也摸不着头脑,但有一点大家明白了,那就是原来武人管理的一大片土地现在成了文官管理。

  义州、广宁、新民、彰武、铁岭和南边的金州六县仍属于军州,归军镇管理。

  其它的地方都要增派文官和吏员,当然还有新设的辽宁行省所需要的一大票各级官吏,这下子多出来多少机会呀!

  大家激动之余,韩谓试探地向梁芜问:“请教小梁公公,皇上有没有提到对李丹的意见?是让他继续留在辽东,呃不,是辽宁行省呢,还是调回来另有任用?”

  “这个咱可没听说。”梁芜摇头,见韩谓有点失望,笑道:“不过陛下派刘喜赴辽啦。”

  “哦?所为何事?”

  “这个咱可不敢打听,”梁芜回答:“不过是问他有关辽事的话题罢了。如今这方面陛下当然倚重李大人对那边的熟悉。”

  “这……?”韩谓心中纳闷:“早朝有人提到要防止李丹尾大不掉,老夫看陛下脸色就黑了。难道果真如此信任此人,就不担心他……?”

  “首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500shu.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