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金殿称鱼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二章 金殿称鱼

第(1/3)页

就在魏丛喜站在新进士最前排,和状元、榜眼一起带领大家感激涕零山呼万岁的时候,赵拓心情可是愤怒到了极点。

  他面前放着从礼部存档处调来的几份卷宗,那里面就有上届科举时周梧的答卷。

  在抱月亭诗会上他注意到这个略带腼腆的学子,一手漂亮的小楷字和情意生动的诗给他留下来深刻印象,也让他奇怪为何这样一个人会两次都未中进士?

  所以他命刘太监悄悄调来他的卷宗查看。这一看便看出了端倪。

  赵拓自小随着宫内的师傅学习,绘画笔书自然不在话下,而对各种纸张的熟悉、裱糊工艺的了解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他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周梧试卷纸张上部分纹路与原纸不符,在旁人看来这没什么不同,但在有经验的人眼里,那部分是后来接上去的。

  而这个部分,恰恰是封卷糊名之后,校阅官题写“中”字的地方。只有写了这个红字的卷子才会递送至京师接受排名大阅,否则就直接交给礼部存档,消失在数以万计的纸片堆里了。

  有人动过手脚,挖去这个中字然后用同材质的纸补了一块上去,相迎的,那个中字应该被补到另一份卷子上去了!

  赵拓发现之后并未声张,他叫来翼龙卫都指挥使刘牧,叫他安插人手细查这次西安来的所有考卷。

  结果发现了两对有问题的卷宗。有两个人买通了西京贡院的官僚!翼龙卫配合刑部立即出动,很快将案犯全部抓获。

  “臣辜负了陛下,有失察之罪,乞陛下圣裁!”朱瞻墡吓得爬在地上抖个不停。

  “五哥儿(朱瞻墡在家排行第五子)起来罢,这也怨不得你们。”赵拓冷笑:“若不是朕学过两手,怕也被他们给蒙过去了!”

  “这些人怎么敢?为了四百两就做下这等大案!”韩谓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哼,说轻呢是利令智昏,说重呢这是欺君!”正月里侯燮正式引退,谢敏洪如愿以偿进入内阁。

  他在议事的时候喜欢扮演正义的化身,此时义正词严:“陛下,臣建议将这些目无君上之徒处以极刑,这样才能警示来者,匡扶正气!”

  “调查是必须的,但是否极刑?还是由刑部和大理寺拿意见罢。”皇帝冷冷地瞟了眼一直没发言表态的杨缟,心里暗叹一声。

  “西京的提学是哪个?”他问,马上又接了句:“对了,杨卿,陈提学从甘肃追回来了吗?”

  杨缟一哆嗦。他知道下面马上就要问道南京刑部和留守司为何把屎盆子扣到陈仕安头上的话题了。唉,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麻烦,都是要还的债。

  问题是,有些债还是杨仕真那老东西留下的,他倒是撒手走了,留下自己承受这一切。越想他越心灰意冷,赶紧回答:

  “陛下,西京提学是、是老臣的堂侄杨处,其父便是……杨涛。陈仕安刚到兰州就被赶上,现在应该已经回到西京府(西安)境内。

  这桩案子内阁已经调查得情况基本清楚,请又宾(仪中生字)向陛下奏禀。”

  “陛下,刑部协同翼龙卫、大理寺赴南京调查此案,最后的结论是南京留守司留守太监苏明举得人举报之后,未经核实便召集六部官员大发雷霆、限期破案。

  刑部主事刘诗坊查明人犯上报被驳回,理由是未说明责任官员姓名。刘某在上司刑部佥书韩济暗示下写上了陈提学应对此负责。

  在对韩济审问中得知,因南京礼部尚书路友得没有收到陈提学的礼金而怀恨在心,因趁此案中伤陈大人,并派门客唆使韩济做此手脚,该门客业已落网并承认。

  目前所有案犯均已停职、拘押到京,分别关押于刑部和大理寺待旨听勘。”

  “路友得?”赵拓在前天就已经从刑部奏报中知道了这事,现在让仪中生当面说出来,目的就是引出这个路友得。“他是什么背景啊?”皇帝看似随意地开口问。

  “路某是宣宗二年科进士,一甲第十七名,那年是老臣主考。”杨缟脸色灰暗,跪倒、去冠,叩首道:

  “臣有子弟管教不严、失察及辩人不清之罪,请辞首辅并乞骸骨,望陛下恩准!”说着声带哽咽,涕泣不起。

  “唉!杨卿何必如此,朕也希望咱们君臣相得一场,能够有始有终,但现在看来……。”皇帝没继续说下去,只命刘太监上前将杨缟扶起,又把冠递还在他手上。

  赵拓心想如果今天这样你回去还不自己写辞呈,那可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涉案人员要分别关押,着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会审,将处置方案尽快报来。

  再者,涉案学子中是否有无辜牵涉者?卿等要立即重新核实,有冤情的必须迅速纠正!

  同时派人至西京调查案件、拘押人犯。加急旨意给西京翼龙卫指挥使,命他马上秘密控制已知人犯,协助调查。

  至于陈仕安,既然已经知晓他是被冤枉的,中书拟旨,西京提学免职后让他先就地署理贡院,直至有新的旨意!”

  宫里发生的事很快引起朝中上下臣子们的关注和议论。

  有人惊奇这个陈仕安运气好,不但转危为安而且重新署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500shu.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