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反转七里岗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五章 反转七里岗

第(1/3)页

秋堂遍洒五更霜,铁甲金戈照水央。

  千军无声过碧溪,云天有路战蹄忙!

  七里岗下,山坳里向有座不大的古寺。看这寺应是唐末的风格,却不知为何只建了大雄宝殿便戛然而止。

  殿后一进有三、五间小屋,一看便是后来匆忙盖的,不仅简陋,而且简直与贫家泥屋没太大区别。

  此时一名书生正背着手站在屋前平地上,摇头晃脑地作诗,仿佛寺外摇曳的火把、嘶吼与呐喊、兵器刺耳的摩擦都与他无关一般。

  如果你能走到他身后,可以看到书生手里攥着本书,凭借月光,能看清那书名上有“王桢”二字(《王祯农书》,元代农业名着)。

  “唉,前朝古人怀农桑,今朝时人攻战忙。都说‘天下熙熙、利来利往’,可若没了吃喝,要这功名利禄又有何用?”书生抚须叹息。

  我们仔细辨认,他的胡须尚短且柔软,说明蓄须未久,实际的年龄应该只在二十岁出头。

  “怎么,南城被吵醒,睡不着了?”屋里有人说了声,然后躬身又出来一人。

  这人比书生身形高大许多,却披一件骑士的斗篷披风,身上一件细麻箭袖,用条宝蓝色丝绦系着。

  脚上也不是儒士打扮,却是双刻云纹的双筋皮马靴,站直身体以后赫然左手中拎着口木鞘宝剑。

  这长子打个呵欠,用手扶了扶头上的缁巾,苦笑道:“闹了半宿,也不知谁胜谁负,却搅得你我也睡不好,真是殃及池鱼啊!”

  “怎么,木城的打坐也不灵了,来找我叙话解闷?”书生笑道。

  “顾贤弟莫说笑,就在此时此刻,外面沸反盈天地正不知有多少人在拼命,有多少命正悬一线。你我与他们仅隔一寺门而已,难道还有心情吟诗、谈笑?

  说来我们都是一样的人,清高与搏命,不过就是隔着张纸罢了。”

  “魏兄说得好!就这一张纸!”顾南城哈哈大笑。

  忽然,“咕咚”声,把两人都吓了一跳,齐齐回头,见墙边蜷缩着个人,用披风裹着身体。魏木城拦住顾南城,凑近前仔细观察,见那人在瑟瑟发抖。

  “救我,他们要杀我。”那人用低哑的嗓音说。

  “你能自己起来吗?”那人点点头,魏木城一指小屋:“进去,躲到床铺下面,别出声。”那人连滚带爬地钻进屋。

  “魏兄,这……是不是太草率?你连他是谁,好人、坏人都不知道。”顾南城有些责备地说。

  不过他从刚才那人经过自己身边那一瞬已经嗅到些熏香的味道,注意到那人年纪和自己差不多,所以猜测也是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吧?

  “管他是谁!”魏木城冷笑:“我只晓得这是条命。至于他是坏人还是好人,这是他自己的事。救人就是救人,哪有功夫考虑恁些?”

  话音未落,前边轰然一声响,却是寺门被撞开了。两人互视一眼,魏木城笑问:“如何,现在大兵将近,南城尚可作诗否?”

  “有何不可?”顾南城便抬头看看北侧的山形与晨曦中露出的一树红栌,用书本指着便道:“秋叶响寒螀,泣露摧红树。不见伊人渡洛阳,空赋游仙句。”

  “诶,洛阳的红叶端的比这里更好看,他蒋万里不来也罢。”

  魏木城说完,就听见身后杂沓的脚步声响,回头一看,却是十几个须发贲张的汉子,各执兵器,人人身上都是斑斑血迹。见了这两位,众人一愣。

  不知哪个便喊:“咦,人呢?他应该是从这里进来才对。不会是这二人给藏了罢?”

  “别胡说!”那领头的圆脸黑胡须汉子抓起衣襟来抹把汗水,道:“读书人当面,不得无礼,都把兵器朝下面放着!”见众人照办了,他恭恭敬敬地作个揖,说:

  “二位老爷,多有打搅。请问刚才可有个年轻人翻墙过来,又忘哪里去了?”

  “咦,真没想到你很有礼貌。”顾南城满意地点头:“不过你先稍等,我这词还有下半阙没说完,请将军稍候。”

  说完,转向魏木城,从容讲出下半阙:“雁足阻归程,马首迷征路。欲托微波寄短书,月落城头鼓。”

  魏木城鼓掌:“好一首《点绛唇》,你我被困于此多日,诗写了不少,词还是听你头回作得,倒是应景!”

  顾南城谦让了回,这才转向那黑须汉子:“方才将军问的那人可是裹件披风的?”

  “正是、正是!”汉子头点得鸡啄米般。

  “他从墙上下来着实吓了我俩一跳,然后他好像崴了脚,一瘸一拐地从那里往后山跑了。”顾南城煞有介事地指指前边墙角:

  “那里有条小路可以上山,我等平日去观景都是走那条路。将军走时可要注意脚下!”

  “多谢公子!黑柳儿若捉了那厮,定回来给老爷磕头!”那汉子喜得跳起来,吵吵着同伙伴们沿那条路往山上去了。

  “他一会儿回来若没寻到人,只怕不但不会磕头,到时还要怪罪你哩!”魏木城笑着说。

  “找不到人却怨不得我,哪个向他保证过上山便一定寻得到?”顾南城说完又一叹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500shu.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