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杨太阁失宠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四章 杨太阁失宠

第(1/3)页

“啪”地一声,茶盏落到地面被摔得粉碎。大殿里的宦官、宫人呼啦全部跪倒,偌大的殿宇里只听到粗重的喘气,那是一个男子汉的愤怒。

  所有人都大气不敢出,生怕这时候招人注意。

  有人好像说了句什么,一名太监(有品级的内宦称太监,有品级的宫人称都人)答应着爬起来,小跑着来到殿外:“口谕,传首辅大臣杨学士觐见!”

  早等候在台阶下的一名老臣颤巍巍地叩首:“臣杨缟遵上谕。”

  旁边走过来一个眉目清秀的小内宦,轻声道:“老大人且去,今日是蕴妃娘娘的生诞,皇上必不致苛责老大人的。”

  他大概也就十五、六岁,若不看他服饰,仅凭声音、作态,却绵柔得好像女孩子一般。

  “唉,阿芜是个好孩子,懂得怜惜我这腿脚不好的老人家。”杨缟苦笑着,在他搀扶下一步步迈上台阶。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应该的。可我老啦,这次乞休看来皇帝一定会同意的。”

  “瞧您说的,这么大个国家,没您这顶梁柱怎么行?”梁芜抿嘴一笑宽解说道:“陛下可是常常说您是柱国栋梁呢。”

  “曾经是栋梁,可朽了、被蛀了就该换掉啰。”说着话,杨缟已经一只脚迈进门槛。

  “臣杨缟奉谕见驾,陛下万岁!”杨缟是有特殊待遇的,皇帝准他着靴履进殿,免叩拜礼,这是对年迈、身体不佳的老臣特别的关照。

  但杨缟每次都还是规规矩矩地在门口除靴履,只是他腰腿不好,所以见驾时只是深深一揖而未行跪拜礼。

  “卿……坐吧。”皇帝压抑住怒火,犹豫片刻还是赐座了,只是语气冷淡。

  谢坐之后杨缟在宫人搬来的绣墩上坐了一半,当时习俗以全坐为放松、惬意的姿态,半坐表示恭谨、谦让或卑下的态度。

  大殿里一时有些冷场,那方才出去传旨的太监无声地挥了挥浮尘,跪在地上的宦者和宫人像听到了命令迅速退出,只留两名地位高的宫人在暖阁门外,远处还有两名内宦叉手立于殿门内。

  “杨卿。”

  “臣在。”

  “朕以你为首辅,乃因你忠诚稳重之故。但今日之事令朕十分失望!”皇帝开口说道:

  “一万大军全灭,而且就在南直隶的隔壁发生这样骇人听闻之事,卿竟然隐匿不报!朕不管有多少理由,无法谅解卿此举动机。”

  皇帝伸手拿起床几上的一本奏折:“如果不是南直隶都察院密折奏来,朕还以为他们是兵败而已,还不知道这一万人都已然成了亡魂哩!”

  皇帝越说越激动,用奏折“啪啪”地拍打床几桌面。

  “你可知朕有多痛心?那可是一万精锐,三营铁军呵!从太宗到仁、宣先皇,哪一朝曾发生过此等骇人听闻的事?你让朕如何在宗庙里面对列祖列宗!”

  见他激动,抱着拂尘的太监向前跨了一步,轻声规劝:“请官家息怒,谨防伤身。”

  皇帝挥挥手让他退下,深吸了口气,看看正用手帕擦汗的杨缟,心中叹息。自从杨仕真故去,杨缟独自执掌朝政,但却愈发漏洞百出。

  各地频发的起事,尤其是闽、赣矿工为主的娄杨之乱,还有湖南的土司割据都是发生在内陆,每每接到这方面的消息他就好像感觉有虫子在啃咬自己的五脏,令他难以容忍。

  可偏偏这些官员们没事人一般,该吃喝、该会诗一切照常。似乎在他们来看,这天下有几条蛀虫是件不奇怪的事情。

  “卿下去拟旨,对阵亡军士、将校家属立即补发抚恤;江南西路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杨涛迟迟不能平定叛乱收复抚州,严旨切责!

  着兵部拟定增援办法,并五军都督府遣能干将领往南昌坐镇指挥,速议定人选报来朕看……!”

  皇帝说一句,杨缟应个是。他现在方寸已乱,不知道该先顾及哪边了。

  “那个……娄自时,他现在在哪里呢?”皇帝问。

  “娄贼在上饶城下损失近半人马,加之粮草不足,现已经退入浙东南的崇山峻岭之中……。”杨缟回答说。

  “还好、还好,”皇帝点头:“若是当初上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500shu.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