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湖匪万人来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湖匪万人来

第(1/3)页

这段日子里,余干百姓为备战付出很多,可湖匪却沉得住气,让人天天精神紧张相当疲惫。有时连李丹自己都想:这帮贼人是不是换了目标,不来余干了?

  但是一次次地他否定了这个想法。不对,从各方转来的情报看,蓼花子仍在集结队伍、准备粮草,他不是不来,而是觉得时机未到!

  他这样想是有根据的。赵敬子的侦察科已经把触角沿湖布撒出去,他甚至联络到了湖匪中的两个小头目,通过他们了解到不少蓼花子和陈元海两部的情报。

  与回到鄱阳的赵重弼之间也建立了联系,双方的消息交换相当频繁,几乎每天都有两名小旗官以哨探身份出城,借巡查、探访名义到鄱阳东郊某处村子里歇脚,然后带着获得的情报再上马回鄱阳。

  然后村里有人出来到附近的般若寺上香或布施,顺便将铅笔写的纸条藏在院墙基角的某块石头下面,等待来人将它取走送往余干的团练指挥部参谋处。

  机要参谋对照一本靖武三年雕版印刷的《文心雕龙》,将上面的阿拉比亚数字译成文字后交到赵敬子手中。

  当然,最繁忙的要数巡检司情报副长(也叫按察副使)贾铭九,大战在即他不得不先放下自己心爱的酒缶,先来给冯参做副手。

  他每天都要收到十几条各个巡检司传递来的情报,什么有人闯关啦,什么发现可疑物品啦,什么马匹丢失怀疑是贼人路过……等等。

  贾铭九必须从中找出有用、真实的消息然后上报给李丹。

  然而所有这些,他是不能在家里讨论的。

  “姨娘,他们会来的,而且人数很多!”李丹想了下告诉钱姨娘说:“昨晚又抓到个细作,你说他们要是不打咱们主意,干嘛老往这里派人?”

  “说得是呵。”钱姨娘点头:“那你们可要小心呢!”

  “我在城里还没什么,麻九叔在乌泥镇呢!”

  “啊?”钱姨娘吃了一惊,马上责备说:“他腿脚不好,那边离湖那么近,你该派别人去才对!”

  “是啊,可也正是因为那里距离湖匪太近,需要个有经验的人坐镇,所以才派他去的。现在乌泥的居民正往雷家湾转移,等百姓都离开,他就带队后撤。

  你放心,雷家湾已经增筑了寨墙,还加修了个小寨为犄角,三面有补河环绕,驻上五百人能抵御两千人围攻。”

  李丹说的是实话,雷家湾仅巡检分司加上民兵就有小五百人了,另外大户的家丁、护卫也有百来人,还有周边各村落集中过去的三千百姓。

  去过雷家湾的都记得东寨门外那座漂亮的五拱石桥,它唤作太公桥,据说是雷家祖上为当地修的。

  一条石板路从桥头向西南弧形而过直到南面的陆堤,将整个雷家湾分成了大、小两块,大的集中住着雷、付、余三姓,小的则以后来到此地安居的各姓为主。

  早先的会议上韩安就提出,本县百姓不可能全部挤进县城,那样城池的守卫倒是够人手了,粮食供给等会成大问题。

  虽然全县目前已经接受捐输达到银四千七百两、粮食一万三千多石,青、白等色布四百多匹。

  可本城已有居民四万,这些粮食全体军民刚够一月而已,若再涌进来三、四万人,粮食反而会紧张了。

  大家商议后决定在城外设立五个堡镇,各巡检分司组织百姓实施坚壁清野并向这五个堡集中。

  它们依建设的优先顺序分别是冕山、雷家湾、南珰圩、杨埠南霞山和古埠。这五个堡会是外围坚强的据点,并吸纳约两万至两万六千名百姓。

  所以麻九、宋小牛、宋迁等人去赴任是带着银子和少量粮食的,他们将在各堡内建立仓房,收存当地捐输或购买到的粮食。以便在必要时供养前来避难的百姓。

  朱二爷和陈三文在实地勘察雷家湾后,与李丹商议以原有雷氏庄园的坞堡为核心,沿河堤选择高处用竹筋夯筑法修道墙。墙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500shu.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