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明仿哥窑青釉菊瓣式盘_疫能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明仿哥窑青釉菊瓣式盘

第(2/3)页

哥窑,是后世的仿品。”

“为什么?哪里有问题?”我爸很是不解,专家鉴定过的物件,怎么会有错呢?

李大爷也插言,“小牛,这个盘子,你爸特别嘱咐我,千万不要摔了,才把它摆在最隐蔽的地方,应该是很珍贵的吧,不会是假的吧。”

我慢条斯理的说道,“后世仿制的,并不以为着是假的。这件盘子应该叫做明仿哥窑青釉菊瓣式盘。”

我爸还想再问,我挥手打断了他,接着说道:“宋代哥窑瓷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琢器造型多以仿青铜器为本,古拙、质朴、浑厚。胎质坚致,可分灰、油灰、黑、赭诸色。其中质粗松者叩之声音沙哑,胎呈土黄色,似欠火力。釉质凝厚如同堆脂,色泽有粉青、灰青、油灰、月白、灰黄、深浅米黄等多种,釉面均开有不同角度的冰裂状纹片,色浅黄者如金丝,色黑者宛若铁线,两者相互交错如织,故名金丝铁线。”

我爸迫不及待的说着,“你说的对啊,这个盘子胎质细腻,金丝铁线的开片,足底无釉,露出黑色胎骨,也没有问题。”

见我爸情绪有些激动,看来这个盘子当年花了他不少的钱。“没有紫口。”我说出这几个字。

“什么?”李大爷没有听懂。

“釉中蕴含的气泡密集,放大镜下如同“聚沫攒珠”,凝腻的釉面则光泽莹润,油滑如酥。器口多尖锐窄小,故厚釉难留存而映出胎骨的黑色,此一现象传统上称为紫口。”

我爸听了,皱起眉头。

我继续说着:“除宋代官窑作品外,后世各窑口作品及历代仿宋代哥窑瓷器均无此特殊现象。所以,紫口是鉴定是否为宋代哥窑的重要特征。我刚才用放大镜仔细看了,没有这一特征,我猜断定,这是后世仿的。”

我爸问着:“那为什么是明仿的?”

我嘿嘿一笑,  解释着:“《古欢室青瓷研究浅说》载:明季瓷器中兴,有龙泉窑在琉田,后迁丽水宝定。存坑窑在存坑村,安福窑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500shu.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