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历史文化的土壤_奥术之语言学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2章 历史文化的土壤

第(1/3)页

  甲骨文远远不止之前发布的1000字。

  到蓝星的2014年10月为止,已发现大约13万片甲骨,4000多个单字,可识别的约2000个。

  这些都是从古至今的先民们在日常生活,劳作,占卜祭祀等实践活动当中逐步创造出来,记录文明的符号,是宝贵的财富。

  罗兰最近这些时日都在持续编修字典,打算联系《奥术》发布增刊,把它作为之前《甲骨文字研究》的补充。

  这也是应奥术委员会所托,将前几篇论文一起学科化,体系化。

  好些字词含义,他都做了本土化的处理,比如说“鼎”,更换成为了异世界的古老鼎器,兼有大锅的意思。

  “九鼎”之类特殊名词,暂时未见踪影。

  因为强行把九这个数词和鼎这个名词结合起来,只能指向“九口青铜大锅”这样的字面理解,根本毫无意义。

  『或许,应该想个办法把华夏文明的历史底蕴展现出来?』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决定,罗兰在念及这一点的时候,隐隐感觉,内心深处的那种使命感更加清晰而强烈了。

  『只有根植于华夏文明的历史土壤,自己的奥术成果才能得到良好的发育。』

  『否则的话,迟早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这是一个隐藏得非常深的巨大危机,如果没有足够的冷静和自知之明,是不可能自省的。

  罗兰也不是贬低亚特莱茵的魔法文明,而是觉得两者相性不合。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主张,任何科学研究都应超越事物现象本身,直探在现象背后,操纵全局的系统与规则。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也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说法。

  东方哲学则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欲求事物的本质,就要探求其根源。

  一切的一切,都在提示,如果没有华夏文明,就不会有汉语汉字。

  两者其实是一体的。

  但对于亚特莱茵而言,华夏文明是异世界的存在,自己又不可能主动暴露穿越者的身份。

  这就好比魔法师穿越到了蓝星,也得假借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500shu.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