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主动出击_沙漠佣兵之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04章 主动出击

第(1/3)页

  很快核实的电报就传回来:“南京卫戍区发来电文称。

  接到总裁八字电文指令的时候。

  牛首追击战已经打到白热化程度。

  各支军队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命令一时传达不下去。

  等到前线部队把倭寇剿灭后,各个部队这才归建。

  总裁的指示,这才发下去了。

  只是为时已晚!

  主要还是倭寇遇到挫折的时候,韧性还是不够。

  一下子就被全歼了。”

  看着唐生智发来的凡尔赛式的电报。

  常凯申也没有生气:“这个唐生智真不愧名字里面有个智!

  连借口都帮我们找好了。”

  倭寇上海派遣军总司令部,还是内线从南京发回去的电文里面知道:它的第六师团全军覆灭了。

  大惊之下的倭寇司令部,害怕南京卫戍区现在多出来的队伍,对它们的其余队伍发起围攻。

  一面让外交部稳住常凯申,一面命令各部队立刻停止攻击。

  暂时收缩进攻线,做好防守,随时准备应对国军发起的反攻。

  南京卫戍区面对现在的新形势,也立刻制定了新的防御线:

  以前设立的第一道防线,从大胜关到将军山一带。

  全部重新恢复!

  现在这片区域里面的倭寇第六师团全军被歼灭。

  国军的队伍在这片区域里面调动,完全没有任何障碍!

  元峥率领的原本就不是新四旅的队伍,六十七师在接到有限反击的命令后。

  立刻在米雨石的率领下,沿着来时的路向后撤退。

  元峥站在牛首山看着远处:这个时候!如果能够集中牛首山这里的众多队伍,从北向南朝着倭寇的第九师团压下去。

  倭寇的第九师团的下场不会比第六师团强。

  可惜他没有这个权力!

  新四旅的人数还是太少!

  我要募兵!

   

   

   

   

  新四旅舰队回到燕子矶码头的时候,没有鲜花。

  没有欢呼!

  有的只有新四旅的一、二、三团在码头位置骑着战马列队。

  三团的官兵们,被一、二团的士兵们扶上马,再送一程。

  从营地到码头这里,就是这些士兵们骑着战马过来的。

  虽然速度跟走路差不多,但这也是三团骑马行军的一大步。

  元峥不是一个拖延症患者!

  有了主张后,立刻就开始实施!

  趁着今天有记者在码头前来采访,元峥以从未有过的好态度。

  耐心详细地把新四旅清晨在长江江面上跟倭寇激战的情景叙述出来。

  讲到后面的时候,他的话风一转:“新四旅准备在南京征召二千名普通士兵。

  欢迎有志之士来到新四旅。

  为抗战大业尽一份力量!”

  杨曼柔这几天的时间里,一直跟在元峥身边。

  她每次得到的都是第一手资料。

  元峥刚刚的这个广告,立刻被那些见多识广的记者们给识破了。

  有记者问:“我们给新四旅在头版头条打出招兵买马的广告。

  能不能够享受到杨小姐一样的待遇?”

  元峥立刻回答:“可以!除了我们的军事会议和一些重要区域外。

  新四旅的任何军事行动,都可以有记者参加!”

  他的这个回应立刻得到了下面这些记者的欢呼。

  元峥在晚上进行的例会上面,对手下的四个团长说道:“明天我们就要开始征兵。

  对外我们宣传的是二千人。

  对内我们只把握一个原则,来的人都要招。

  不限制人数!

  至于士兵的素质?

  我们新四旅太缺人了,只要是个人都要。

  下到三岁小娃娃,上到八十岁的老人家。

  我们都要!

  男男女女我们都要!”

  听到元峥的内部指示,几个团长全都笑了起来。

  左左、右右却是很担心。

  元峥这样饥不择食地招人,正说明他对最近的抗战形势的悲观。

  罗斯倒是不以为然。

  在她们那个国家,曾经发生的那些战争。

  多的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到第一线战场去。

  元峥指派的新兵训练大队长,竟然是罗斯。

  左左、右右担任她的副手。

  所有新兵,一律先要新兵营里面训练十天。

  然后再进行分配。元峥还给新兵营里面配发了五百匹战马。

  现在新四旅的战马比士兵多,这些战马分配到新四营去。

  他相信罗斯会给这些战马找到一个好主人的。

  对于今天那些被拖回来的军舰和炮艇、铁甲船。

  元峥已经让人去寻找工人,准备修复这些军舰船舶。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虽然这些船舶实际上受到的损伤并不太大。

  整个船舶的动力系统完全没有受到伤害,真正受到损伤的,只是甲板上面的那些设施。

  按照元峥的要求,这些军舰只要能够开起来就好。

  新四旅退回燕子矾,倭寇对南京各条防线的进攻暂时也停下来。

  一时间整个南京仿佛又回到了前些天的太平日子。

  只是对岸还不时有激烈的枪炮声传过来。

  倭寇大本营对倭寇这些在外的师团管理一直就是这样的。

  管不住!

  命令暂时停止进攻南京!

  南京的对岸就不在停止之中,倭寇第十三师团原本就有一部分在北岸。

  收到命令后,第十三师团师一部山田支队全旅团迅速过江。

  国崎支队原本也在长江北岸,这也是一个旅团。

  两个旅团的倭寇在江北迅速展开,开始大肆攻掠。

  十二月九日,这天南京又是平静的一天,城廓上的国军守军,继续加强工事。

  城外的倭寇也没有任何行动。

  整个南京城里,如果有什么活动:那就只有新四旅在南京城里,摆动下了不下五十个招兵点。

  新四旅红色的旗帜下面总有些剪着短发的女学生在演讲。

  她们努力地为新四旅宣传,动员那些路过、走过的百姓们前来报名。

  新四旅给出的条件是:凡是现场报名的,体检合格后,一律发放三个银元的安家费。

  所有报名成功的新兵,立刻跟着招兵队伍到燕子矶营地去参加训练。

  这次新四旅的招兵是非常成功的。

  前些日子里,好多学生已经去过新四旅的营地。

  当时就有学生动了心,起了念头。

  现在新四旅开始招兵了,这些学生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军。

  那些在招兵点卖力为新四旅站台的,很多都是已经报名参加了新四旅的女兵了。

  元峥的新四旅在南京募兵,消息传得飞快!

  唐生智不比常凯申知道得早,倭寇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也不比常凯申知道的晚。

  唐生智现在对元峥有些不好管。

  拿人的手短就不必说了。

  关键的是新四旅现在跟整个南京卫戍区防线的,每一支队伍都联过手。

  帮助这些队伍都解过围,这种在战斗中打下来的友情。

  让他也不好对新四旅现在的募兵说些什么。

  并且新四旅的编制是一个旅,他们现在实际人数还不足二千五。

  仅仅相当于一个汇编团的数量。

  这个人数确实太少了些。

  这些日子里面,新四旅屡战屡捷。

  但是无论他们打的仗有多么好,伤亡总是避免不了的。

  这段时间里面,新四旅的伤亡超过了四成,却一个士兵都没有补充过。

  因此元峥在报纸发出广告,宣布招兵二千的时候。

  南京卫戍区没有反对!

  已经退到武汉的统战部也没有反对!

  倒是倭寇上海派遣军总司令部明确在它们支持的报纸发出声明:坚决反对新四旅招新!

  它们的报纸从新四旅成立以来说起:新四旅成长的每一步,都是踏着倭寇的尸体走出来的。

  在它们的报纸上面写着,新四旅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在践踏两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的报道,除了有心人,所有的国人对此只有一个字:呸!

  常凯申对新四旅招兵二千,非常关心,指示南京卫戍区,一定要好好看看。

  二千就二千!

  意思很明确,不能够多招。

  命令唐生智收到了,卫戍区也收到了。

  执行起来就有些难度了。

  新四旅在南京街头摆下的招兵点多达几十个。

  仿佛每一个街口都有他们那红色旗帜一样。

  并且这样的监督任务谁去管理?

  上回那个派出去接收新四旅一批物资的特派员,坟头上都已经长草了。

  新四旅的那些人,还好好地乘船回川了。

  这回再也没有人愿意去管这些破事了。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整个南京卫戍区里面的一个共识。

  按照新四旅旅长元峥的这种做法,招再多的兵。

  损耗也快!

  新四旅无论再怎么能打,无论他们打出多少的战损比出来。

  每打一仗,新四旅也是人,都会有伤亡的。

  就像些天新四旅的骑兵团一样,两个骑兵团一千五百人。

  一天下来,就伤亡六百人。

  这样的消耗,这样的打仗,一次下来就把队伍打残了。

  因此南京卫戍区倒不是有多么警惕,就算是新四旅多招些人马,只不过是让倭寇难受些。

  自已这些防守的队伍,防线上的压力会轻松许多。

  当军需官把新四旅领走了五千套军装,和五千人六个月粮食的报告送上来的时候。

  唐生智还是有些牙疼了。

  他是给了元峥一张手令,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元峥就用上了。

  唐生智不知道的是,元峥领走的不是五千套。

  实际上是一万五千套,粮食也是如此。

  军需官收了新四旅一个皮箱,有些已经替元峥遮掩了。

  只是因为数量太大,怕这几天暴露了,这才向上报了一个虚数。

  当前倭寇虽然暂时撤退,没有进攻。

  但是它们也没有停止进攻南京的想法,更重要的是。

  从武汉传来的消息,常凯申强烈期盼的谈判。

  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夭折了。

  元峥三天在南京招了一万五千新兵。

  这也是他没有想到的,他从来没有想到这里的市民、工人、学生有这样的热情。

  一万五千新兵,全部集中在新四旅新搭建的营房里面。

  这里面,还有一千三百名女兵。

  为此元峥特意设立了一个女兵团。

  右右对这个女兵团特别有兴趣,强烈要求自已去当团长。

  元峥悄悄对右右说了:“你想当团长,一定要说动罗斯当你的副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500shu.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