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千里奔袭断后路_沙漠佣兵之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45章 千里奔袭断后路

第(2/3)页

同意了。

  现在他最讲究的就是安全,上一次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差点没有了性命。

  这一回说什么也不能够再做出那样的事情了。

  如果能够这个时候,他宁愿去南京。

  只是如今这形势,他想去南京实在是此路不通啊!

  唐通在收到元峥在山海关外大败多尔滚七万精锐的消息后。

  当天就带着人,来到山海关找崇祯报道来了。

  居庸关总兵,已经交给了那个叫做周克华的接班人。

  这样的人,打仗还是能够用一用的。

  元峥把唐通带上,要一起出征。

  至于那个叫做杜之秩的太监,虽然他监军的时候,能够左右大军的方向。

  但是回到崇祯身边连一条狗都不如,他不比张缙严重那种文官,文官是人,是大人,是国家的人,不能够随意处置。

  这些太监却是皇帝的家奴,皇帝处理他们就像是杀一条狗一样。

  这一次崇祯命人把杜之秩吊在山海关的外。

  就这么吊着!

  不许给水,给饭!

  他要让全天下的太监都知道,背叛家主的下场。

  这回京城里面,背叛崇祯的太监太多。

  这些事情,都是崇祯的家事,元峥全不参与。

  他只是带着八万精兵出了山海关,向着京师进发。

  今天是个好日子,四月二十四日。

  元峥是这么想的,因为今天就是他带着八万精兵从山海关出发的日子。

  这八万人中,有一半士兵可是从十九号开始就连续作战,这几天已经打了好几场大仗了。

  这些士兵们说不疲倦是不对的。

  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是兴奋得很,因为在这些日子里,那些老兵们,每人至少领到了二十两银子。

  领到银子最多的当然是升到师长的陈三,他一个人领到了七百两银子。

  就算是那些刚刚从闯王阵营里面转过来当辅助兵的士兵们,这一回在攻打多尔滚的战斗中。

  宰相认为他们出了力了,出了大力,因此每人都领到了五两银子的胜利奖。

  这些士兵们出的力全是用在了挖战壕,和后面挖坑上面了。

  不管做的是什么,宰相说他们出了大力,就是出了大力。

  现在这些才加入的士兵们,一路行军,还要听着老兵们的教训。

  走路的时候,要有样子。

  要走出雄纠纠,气昂昂的气势出来。

  说到气势,这些降兵都知道,在他们作战的时候,官军的那个样子,沉静如山,缓缓前进,想想就让人害怕。

  今天是四月二十六日,闯王这才刚刚逃回京城。

  出城的时候,带着二十万兵马,现在入城的时候只有三万来人了。

  刚刚进城,闯王就使人把吴三桂全家捉来。

  这回闯王大败,找不到一个出气筒,只能够把这个吴襄弄出来出气。

  吴家大小三十四口,全部当了出气筒。

  牛金星刚刚凑上去,想要给吴襄求个情。

  这些日子里面,吴襄也是个懂事的,没有少请留在京师里面的这些大顺官员们吃喝。

  昨天大家还在一起喝花酒,大家都是兄弟伙。

  没有想到今天闯王才回来,就要砍了兄弟伙的脑袋。

  牛金星觉得有些不义。

  他没有想到闯王豹眼一横:“若不是军师在京师里面送上前线的粮草误了时辰。

  大军这次也不会败得这么儿狼吞虎咽。”

  一句吓得牛金星赶紧趴在地上请罪,闯王倒是习惯了失败。

  对这次失败也没有多大的感受。

  他只是单纯的想要敲打一下这些个军师,不管是牛金星还是宋献策。

  他身边的这两个军师,进入京城以后,跟京城里面的那些状元、榜眼、进士们喝过几回酒。

  别的没有学到,看不到武将的眼光倒是学会了。

  现在连他闯王在前线作战,让他们在后方筹备粮草的事情,竟然都敢拖拉。

  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够发生?

  现在的闯王还有理智:大不了退出京师,再回到山里当山贼就是了。

  虽然闯王手里现在实际上已经占了大明朝半边江山了。

  他实际上根本还没有怎么治国的方针和方法。

  他现在只会一句口号:吃他粮!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

  不纳粮的国家怎么做?

  闯王是不知道的。

  这一点就连来自后世的元峥,都无法做到。

  农民不纳税的情况,那是需要国家的重工业和商业发达。

  这两个行业交上来的税收能够满足国家需要,务农成了最不赚钱的行业时候才能够做的。

  至少现在的大明朝,是没有这样的基础条件的。

  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情:我要登基!

  闯王在京师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想到要登基。

  那是因为那个时候,他不急。

  反正京师就在自己手里,安全得很,不用着急。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去打一个小小的山海关,竟然会输得这么惨。

  官兵有这么厉害,早做什么去了?

  闯王心里暗暗吐漕。

  这一回他明确感觉到,自己在京师里面的时日无多了。

  在四月十二的晚上,就有人在京城里面发现了大量迎还崇祯皇帝的檄文。

  那一次闯王派人抓了好几百个人,没有问出什么结果来。

  只得把这几百人草草斩杀了事。

  这一次他兵败入城的时候,看着街头那些百姓的目光炯炯。

  一个个像是自己这些年看那些肉票的眼光一样。

  京城居!大不易啊!

  闯王也知道,前些日子搞的那七千五百万两银子。

  让自己在京城失去了所有的民心。

  那些官员们也只是应付着了事,再也没有当初入城时候的热忱。

  不过闯王并不后悔,如果现在让他选择,他还要先选银子。

  这些年来,对于银子他是太渴望了。

  既然你们不欢喜我,与其住在这样的地方,老子不如回西安去。

  西安老家的百姓可是欢迎得紧啊!

  闯王现在也怕在京城待的久了,被大明官兵堵截住。

  自己若是一直打胜仗,是没有谁敢前来勤王的。

  但是这次自己一败,不要说那些手握重兵的总兵、大将们。

  就算是自己手下那些才投降过来的大明官兵们,也已经有了二心。

  对此闯王心里还是明白的。

  看着金鸾殿上的那把龙椅,这是全天下最有权力的一把椅子了。

  这龙椅坐着虽然不舒服,但是怎么也要留下点什么。

  于是我要登基!

  这个任务就发下去了,

  闯王发了话,自然就有许多大明降臣们去办理。

  这些大臣虽然已经知道了闯王兵败而归,但是膝盖早就跪下去了。

  现在自然也不敢直起来。

  皇帝登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仪式感最强的一件事情。

  一点儿也不能够马虎!

  不过用三天时间来准备,怎么着也是最马虎的一次皇帝登基了。

  这完全就是一次闹剧,不过这一幕发生在京师紫禁城里面。

  再怎么的闹剧,都变得庄重起来了。

  京师里面的百姓,全都冷眼旁观。

  他们原本认为闯王来了,自己这些百姓是真的不用纳粮交税。

  没有想到,税照交,粮照纳,关键的是还有士兵跑到家里面来抢东西。

  皇上在京城的时候,京城里面,谁敢入室抢劫啊?

  百官之中的那些人,虽然一个个配合着闯王登基仪式。

  实际上他们心里已经知道,闯王是秋后的蚂蚱,崩达不了几天了。

  山海关的关宁铁骑,天下有名!

  这一次一战就灭了闯王二十万兵马。

  最主要的是,这二十万兵马是闯王手下最精锐的队伍了。

  没有了精锐队伍,闯王远远不是山海关元宰相的对手。

  这些日子里,元峥当初从皇宫里面护着皇上出就的传奇,已经到处都在传说。

  有些说书人还在茶馆里面开讲。

  如今就是这个元峥,在一片石破了闯王百战百胜的神话。

  如果闯王没有战败,这些京官前些日子被追出去的赃也就只能够认了。

  现在闯王新败,这些京官们的心思就活络起来。

  钱已经被闯王抢了,但是如果能够把闯王赶走,赢一个光复京师的名头,也是能够在皇上面前讨得了好的。

  不少京官们已经在私下联络,暗暗准备着。

  准备着等到官兵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来个里应外合。

  京城已经成了一个火药桶,随时随地都可以引爆!

  元峥是在四月二十七这天知道闯王要登基的消息。

  这个时候登基,明显不是为了凝聚人心,跟自己再战的打算。

  “闯王想逃!”元峥指着简陋的地图说道。

  左左、右右笑了:“历史书上说了,他是在登基的第二天,主动放弃了京城,向西安逃跑的。”

  元峥赶紧问道:“他的逃跑路线是怎么样的?”

  左左、右右互相看看:“历史没有写得那么细。”

  元峥看着地图上的双方态势图,最后终于指了一个地方,他们这回是逃跑,一定会找最快的咱回到老巢。

  闯王的老巢在西安,那么他一定会走这里的。

  他的手指落在保定这个小方格上。

  地图上的保安就是一个小方块,这表示这里有一座城。

  看着这个地方,元峥沉思道:我们的行军路线就要改变了。

  从京师到保定只有三百里路,我们从这里到保定足足有八百里路。

  按照闯王逃跑的速度,他是二十一号从山海关开始逃跑,到京城花了五天时间。

  从山海关到京师至少七百里,平均每天闯王跑了一百二十里地。

  他跑得够快的。

  元峥心里想着,在这个时候,行军能够连续五天跑上三百多公里,真的是极速了。

  这可能也是闯王他们多年以来,习惯了跑路锻炼出来的。

  那么他从京城到保定只需要两天时间就能够跑到。

  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闯王从四月三十开始逃跑,最晚五月初二就会抵达保定。

  从现在开始,元峥要花五天时间,带着一支八万人的队伍跑五百里地。

  平均每天一百里地。

  如果只是急行一天,这些士兵还能够将就。

  如果是连续五天这么跑,不用打仗,这支没有经过训练的队伍,怕是自己就散了。

  元峥有些为难了。

  元峥这是出征,不是逃跑,速度是怎么也追不上闯王撤退时候的。

  七千五百两银子啊!

  如果大明朝没有了它们,想要安定下来,可就真的太难了。

  现在整个大明朝北方的事情,就是天旱无粮。

  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500shu.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