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总统制?还是内阁制?_异时空之中华崛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 总统制?还是内阁制?

第(1/3)页

  北方五省巡阅使文昊的讲话,被刊登在报纸上,报纸一时间供不应求,北方日报的几个分社,不得不加大印刷力度,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全国各地的学校,茶馆,戏院,凡是有人扎堆的地方,都在谈论文昊发表在报纸上的言论。

  “巡阅使,在北方日报上的讲话,你们都看了吗,我觉得说的真好,这次安蒙军排除一切困难,进去外蒙,新疆。狠狠的回击了沙俄嚣张的气焰。”一个穿着一件学生装的青年男子道。

  “可不是,原本啊我以为,沙俄怎么会轻而易举,就放弃既得利益同意签署平等协议,原来他们的重心不在咱们这里,是在欧洲那边,跟本不愿意与咱们发生大的战事。”一旁的另一个同学也附和道。

  “好在北方有文巡阅使这样的领导,不然外蒙有可能就给洋人占了,我觉得我们应该支持他进中央,发挥他治理地方的经验,借助这难得的时机好好发展自身。只有国家强大了,我等民众才会有尊严。”

  “支持全国政治协商,和平解决国内争端,不打内战,一心一意谋发展。”随着舆论的发酵,国内民众对地方军阀割据势力,开始越发不满起来。一些知识青年,学生,开始主动上街游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校园,家门,各地政府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后不得不通电全国,表明态度支持对话协商,解决国内争端。

  随着各地纷纷发出通电,中央政府终于不得不表明态度,愿意与各地方政府齐聚北平,共同协商国家大事。

  于是在1913年的10月1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发出通电,定于10月15日,重新组建国会。

  并由国会讨论中华民国,具体使用哪种政权制度,

  原本清廷退位后,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1912年1月28日由各省都督选派代表,成立临时参议会作为最高立法机关,并选举了正、副议长及全院委员会委员长。

  同年3月,临时参议会完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孙逸仙让位于袁世凯后,临时参议院于1912年4月29日迁往北京正式开院。

  1912年8~10月北京临时参议会陆续公布了《国会组织法》、《参议院议员选举法》、《众议院议员选举法》等法规。1912年10月2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正式成立,北京临时参议会解散。

  第一届国会采用参、众两院制,由274名参议员和596名众议员组成,国会成立后即着手制定宪法。

  1913年5月4日,袁世凯借口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438名国民党籍议员的议员资格,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而陷于瘫痪。

  1913年6月,袁世凯又下令停止国会议员职务,实际上解散了第一届国会。同年7月,袁世凯控制的约法会议开幕。会议制定了《中华民国约法》。

  依据“新约法”,在国家立法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500shu.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