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北洋政府的困境_异时空之中华崛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北洋政府的困境

第(1/3)页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军阀统治初期,中国南北在形式上是统一的,实际上仍处于对峙状态。

  这个时空,北方四省份现在没有掌握在,袁世凯派系的北洋军阀手上。

  这个时代的北洋政府实力,远不如文昊那个时代。

  这也就有了袁世凯现在十分矛盾的心理,北洋的军队战斗力,确实强大,可那是银子堆出来的,一旦发不出饷银,部队很快就变成一盘散沙。

  然而北洋下边的那些掌握部队的将军们,已经有了尾大不掉的苗头,袁世凯调动部队,或者调动各部队主官的职务,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如臂指了,虽然大家目前还都团结在袁世凯身边,但是也开始形成小圈子,小集团了。

  这就是后来袁世凯称帝,人皆反对,就连自己的老部下都带头反对的原因。

  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控制的省份只有直隶,河南,湖北,区区几省,而南方多数省份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之下,根本就收不上来税收。

  如江西、广东、安徽、浙江、福建、江苏、湖南、四川等。

  由于革命党人在南方具有一定的军事、力量,袁世凯在未建立起全国范围的稳定的统治秩序之前,曾发表“共和为最良国体”,“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的通电,表示绝对赞成共和。

  而他即位后,却打着共和的招牌,实际加紧专制统治。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从原来由临时大总统兼任行政首长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即内阁总揽行政权。因此,袁世凯任职后,立即组织内阁。内阁实权的归属之争成为双方的一次较量。

  袁世凯开始提议的内阁名单,“概属亡清旧吏,无一纯粹新人物”,使南方各界“咸怀不平”,但是为了表示这个新总统总算有几分“诚意”,他们做了些微小的让步。

  袁世凯的“微小让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结果,第一届内阁总理最终还是由袁世凯的老部下、刚刚加入同盟会、多少具有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唐绍仪担任。

  确定的内阁十个部长,表面看南北双方的代表席位比例是5∶5而实际上陆军、海军、财政、内政、外交等要害部门的总长都是袁世凯的亲信,同盟会会员只担任司法、教育、农林、工商四部“冷衙门”总长。

  这样,袁世凯掌握了北洋军阀政府首届内阁的实权。

  在这一回合的斗争中,袁世凯在摆脱革命党人的限制、建立独裁统治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袁世凯对此仍不满足。

  唐绍仪虽为袁世凯的老部下,但加入同盟会后,思想上明显地倾向同盟会。他坚持根据《临时约法》各项政令需自己以内阁总理身份在文件上签署意见,以便行使责任内阁的权利。

  我把你捧上台来,你却和俺作对,袁世凯对此不能容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500shu.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