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整军
第(2/3)页
各种大王,各种大帅,现在只剩下了一个,便是这位“人之所附”的李自成。
人之所附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李自成真真正正,是一名直属于普通百姓的农民军领袖。
他的大顺军出现的地方,就是地主官绅的末日。
正因如此,地主官绅们不遗余力,不惜倾家荡产,也要联络任何可能的势力,消灭这支最后的义军。
大顺军所有的温柔,都给了一个人群,那便是乱世中最最底层的普通百姓。
前营在襄阳扩军,李自敬心里明白,其实很多人甚至不是为了那些规定的福利而来。
让他们聚拢到这杆黑色大旗下的,是坚定守在西安的李自成,是替天行道的大顺军。
尤其潼关之战后,李自成大破多铎,带领大顺军重新在西北立足,成为北方可以和清朝抗衡的唯一汉人势力。
成为大顺军的一员,对抗无恶不作的地主官绅,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骄傲的事情。
李自敬坐在中军帐内,翻看着武经总要。
就连他也不知道,在他的心中,对待李自成和大顺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着不为人知的变化。
良久,李自敬放下武经总要。
这本来自于宋代的兵书,用于现在,的确是有些地方不足以取。
比如这次扩军,李自敬就曾日夜翻看武经总要,思虑再三以后,决定不按照宋代的方式招兵。
武经总要上记载的宋代募兵条件,实在很是奇葩。
宋军募兵,以身高为第一准则,身高越高,在军中被分往的地方越好。
如果你长得高,甚至可以一当兵就干禁军,这就是宋军。
李自敬那段时间想了很久,实在不明白这对现阶段的前营来说,有什么必要。
思虑再三,李自敬选择用自己的方法招兵。
当然李自敬现在还没有什么固定的章程,一切都是按照原明配合后世的想法操作。
简单说,就是以青壮为主。
也许正是标准放的比较宽,年轻就行,所以招兵工作进行的很是顺利,满足要求的人很多。
李自敬目前还不知道这种招兵方式,有什么利弊之处,一切都要以后才会知道。
但好在,是圆满完成了扩招任务。
招足两万人以后,前营的编制就要变动。
原本跟随李自成撤回西安的前营残兵,全军六千四百五十二人。
其中老本九百零四人,精骑一百,如今算上吴兆胜部三千余人,总计有一万不到。
这一万不到的老兵,都是在潼关之战幸存下来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500shu.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