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睢州事变_反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睢州事变

第(1/3)页

  尽快增派,李自敬也不知道这个“尽快”要尽快到什么时候,先画个大饼罢了。

  襄阳情况连李自敬都不清楚,而且也是几面受敌,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

  不然,李自敬也不会为了吴兆胜这三四千降卒,在西安被李自成搞了那么多套路。

  临时提拔一名都尉上来,也是实在没办法了。

  李自敬现在是没兵更没有得力的干将,荆襄局势离不开吴兆胜和郝摇旗中的任何一个。

  张显也算是转战多年的老军官了,作战本领自不必说,当时在前营干部总的时候,李自敬就觉得这个哨总不错。

  但留他在邓州,李自敬其实没作太多期待。

  当哨总和当都尉独自领军驻防一地这可不一样,张显能干成什么样,这还很难说。

  唯一的指望,是张显能在邓州呆得久些,撑到李自敬在荆襄开辟局面站住脚,再回头北顾。

  能把多铎动向摸清楚,张显就是大功一件。

  至于说是在襄阳增派人手前,张显能把内乡也占下来,李自敬倒是没有这个奢望。

  邓州不丢就不错了,一千二百多人,把邓州到内乡这个防线建设起来,根本不现实。

  设定好了人选,李自敬在邓州驻军三日,便在第四日,率领前营的主力部队南走襄阳。

  新提拔起来的都尉张显,部下有一千名普通士卒,和两百名历战老本劲兵,奉命留守邓州。

  因为邓州没什么人,更没什么物资,李自敬在走之前,给张显留下了一批物资和金银,帮助他在邓州打开局面,招抚流亡。

  邓州这个地方,要想恢复没有百八十年根本行不通,所以李自敬也给张显下了命令。

  在邓州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无论流民归附,还是百姓逃难,都把他们指引往襄阳。

  乱世,人口多兵就多。

  所幸邓州到襄阳不足百里,有一条宽阔的漕运水路,风向顺利的话,两天就能抵达。

  这也是李自敬选择在邓州设立前哨站的原因,就算日后守不住了,张显要撤回来也方便。

  有退路不至于被围死,邓州的前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500shu.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